厨房里“超危险”的5个旧东西,该扔就扔!

财经 (1) 2025-09-05 15:45:31

(来源:)

转自:汉森制药

天天盯着

新不新鲜🥗

怕吃坏肚子

结果呢?😢

厨房那些“老伙计”

早把健康坑出窟窿了!

别不信!

今天就扒5️⃣样

藏在橱柜里的“隐形炸弹”

看完赶紧自查

该扔的别心软‼️

不合格黑色塑胶锅铲

塑胶锅铲因其易清洗、重量轻、不刮锅的特点,成为不少家庭的 “厨房常客”,2024年《太阳报》曾曝光一项检测结果:市面上多款黑色塑胶锅铲、漏勺,检出过量溴化阻燃剂。这类物质常被添加在劣质塑料中,已被证实会干扰人体内分泌,长期接触可能损伤神经系统,甚至增加癌症风险。

更危险的是,炒菜时锅底温度常达200℃-300℃,塑胶铲遇高温后,有害物质会加速析出并迁移到菜肴中,相当于每天都在 “吃毒素”,日积月累危害极大!

避坑指南

1️⃣购买时认准包装标识,必须有 “食品级PP” 或 “食品级硅胶” 字样,安全性更高;

2️⃣颜色优先选白色、透明或浅色系,且务必在正规场所购买,避免买到不合规产品;

3️⃣使用过程中多留意,一旦发现铲头变形、变软、有异味,即便没有明显损坏,也应立即更换,这意味着材质已开始老化并释放有害物质。

不合格不锈钢锅具

不锈钢锅耐烧、不易生锈,是很多家庭炒菜的 “主力装备”,但若是使用了不合格的不锈钢锅具,可能暗藏铅、镉、钴等有害重金属。致癌风险会大大增加。

平时炒青菜或许问题不大,但一旦烹饪番茄、醋溜土豆丝等酸性食物,或是长时间高温炖肉、熬汤,这些重金属就会慢慢渗入饭菜中。长期食用这类食物,轻微情况会损伤肠胃、导致食欲不振,严重时还会损害神经系统。其中,镉更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 “1 类致癌物”,长期在体内累积,会让癌症风险飙升!

避坑指南

1️⃣买锅先看锅底钢号,必须有 “304” 或 “316” 标识。304是基础食品级不锈钢,满足日常炒菜需求316耐腐蚀性更强,适合经常煮酸性食物、煲汤的家庭;

2️⃣使用时避免用钢丝球用力刮锅底,刮出划痕后,重金属更容易析出。若锅具出现生锈、变形,哪怕只是小斑点,不要再继续使用。

釉上彩陶瓷碗

带花纹的陶瓷碗颜值出众,盛粥、装菜都十分美观,但那些摸起来粗糙、花纹像 “浮” 在表面的碗,千万别用来装热汤、盛醋,小心铅和镉 “找上门”!

平时用它装凉菜、剩饭问题不大,可一旦盛放热饭、热汤,或是装入醋、果汁等酸性食物,颜料中的铅、镉就会溶解到食物里。长期食用,重金属会在肝脏、肾脏堆积,不仅伤肝伤肾,还可能诱发胃癌、肝癌!

避坑指南

1️⃣对光观察,花纹处反光不均匀;触摸内壁,花纹处粗糙有凸起;用指甲轻轻刮擦,能感觉到颜料脱落,甚至刮出细小粉末。这三种不能要!!

2️⃣购买时优先选择 “釉下彩” 或 “无花纹款”。安全又耐用;

3️⃣家里若有旧的釉上彩碗,不必直接丢弃,可用来装干果、筷子,或当作装饰品,绝对不能再接触食物。

有划痕的不粘锅

不粘锅堪称 “厨房小白救星”,煎蛋不粘底、炒肉丝不糊锅,清洁起来也十分方便。但只要锅底出现划痕,哪怕只有几毫米,也得赶紧扔掉。

不粘锅的涂层属于PFAS物质,化学性质稳定,但破损后存在明显风险。摄入的微塑料难以被人体排出,可能产生累积效应,长期下来会损伤肝脏、肾脏,扰乱免疫系统;干烧至 260℃以上,还可能释放有毒气体,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胸闷等不适!

避坑指南

1️⃣使用不粘锅时,✅必须搭配硅胶铲、木质铲或海绵擦,❌绝对不能用钢丝球、铁铲,一旦刮擦就容易产生划痕;

2️⃣炒菜时❌不要等锅烧得冒烟再下油,避免涂层因高温老化;

3️⃣一旦发现锅底有划痕、涂层掉皮,哪怕只是一小块,不要再使用,可换成蜂窝无涂层不锈钢锅或铸铁锅,安全性更高。

涂层脱落的电饭煲

电饭煲是家家户户每天都会用到的厨具,市面上 90% 的电饭煲内胆为铝制,铝传热快、受热均匀,煮米饭省时又省电,但如果内胆涂层出现鼓包、脱落,就相当于每天都在 “吃铝”,尤其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更要提高警惕!

一旦涂层脱落,煮饭时铝就会溶解到米饭中。长期食用这类米饭,会损伤神经系统,导致记忆力下降,还会影响骨骼健康,使骨头变脆;老人而言,还可能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避坑指南

1️⃣清洗内胆时,❌不要用钢丝球、硬毛刷,✅海绵或软布轻轻擦拭即可,洗完后擦干水分再放入电饭煲,防止涂层受潮鼓包;

2️⃣平时盛饭时,❌避免用铁勺直接在胆内刮擦,✅最好使用硅胶勺或塑料勺,减少对涂层的磨损;

3️⃣若涂层脱落或出现大面积鼓包、开裂,立即更换内胆,💡优先选择 304 不锈钢内胆或陶瓷内胆,虽然价格稍高,但安全性更有保障。

说到底,厨房这些旧物件,看着是 “省钱”,实则是拿健康当赌注!别再跟它们 “将就” 了,该扔就扔,换套安全的厨具,吃进去的每一口才踏实。毕竟,家人吃得安心,比啥都值!😉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