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泡财经)
近日,A股市场情绪高涨,科技板块犹如聚光灯下的主角,AI、芯片、新能源等赛道轮番登场,演绎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科技牛”行情。以申万通信指数为例,8月指数涨幅达34.41%,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里位居第一。(iFind,20250801-20250831,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
然而,在经历前期大幅上涨后,科技板块近期出现明显回调,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场被市场称为“科技牛”的行情,究竟是短暂休整还是趋势逆转?该如何看待?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01
怎么看待这轮调整?
首先看下昨日市场的异动因素。
第一,短期部分板块涨幅较大,获利盘集中兑现。8月以来以创业板、科创板为代表的部分板块短期涨幅巨大,许多投资者获利非常丰厚,短期获利了结需求旺盛,叠加事件性因素落地,部分资金选择“落袋为安”,形成了结构上较强的抛压。
第二,融资余额创历史新高,引发部分投资者的“恐高”情绪。截止9月3日市场两融余额达到近2.29万亿元,超过了2015年6月的历史高点,可能引发部分投资者的“恐高”情绪,担心杠杆资金过于拥挤带来的风险。
第三,科创50指数样本调整拖累整个科技板块情绪。8月29日上交所披露:根据指数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决定调整科创50等指数样本,于2025年9月12日收市后生效。根据规则,科创50指数对单一样本的权重有不超过10%的限制,部分权重股此前权重占比接近15%,需在调整日前被动卖出超限部分(近5%),拖累了整个科技板块的情绪。
02
历史三轮“科技牛”
那科技板块当前还能布局吗?
我们先让历史的镜头倒带,看看过去三轮科技牛市如何诞生、如何演绎,再回过头来审视当下。
复盘了过往三轮“科技牛”行情,我们发现每一次科技浪潮的涌动都为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第一轮是2009-2010年,智能手机驱动行情,万得科技大类指数最高涨幅达73.89%。
在这个阶段,随着智能手机崛起,A股苹果产业链迎来爆发,国产手机市场也进入“破壳期”。但随后因行业陷入价格战,行情以估值大幅回落告终。
第二轮是2013-2015年: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万得科技大类指数最高上涨180.49%。
这一阶段是由于2013年末4G技术本土化推广,推动手机等移动终端销量快速提升,各类应用广泛渗透至工作与生活,最终将行情推向极致。
第三轮是2020-2021年:新能源全面爆发,在政策推动和市场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高速增长。万得科技大类指数阶段涨幅达42.91%。
数据来源:wind,万得科技大类指数(888012.WI),上证指数(1A0001),截至20250829,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
总结过往几轮科技牛市行情的特征,不难发现其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成长风格主导:市场更关注企业未来增长空间,而非短期盈利;
第二,行业集中度高:行情多集中于少数热门赛道;
第三,估值波动较大:行情初期由估值驱动,后期需业绩验证支撑;
第四,资金偏好明显:热门板块成交活跃,资金涌入效应突出。
再次拉回2025年的今天。本轮科技行情的“主角”换成了AI:与前几轮科技行情相比,AI所处的产业周期更为早期,故事更长,空间更大,这也意味着波动更剧烈。
03
后市怎么看?
那后市怎么看呢?
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观点认为从基本面角度分析,当下经济整体运行平稳,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经济板块整体仍然偏弱,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提升后续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施政空间也将更加充裕,短期处于政策真空期需保持耐心跟踪经济运行状态与政策施行效果。
从估值的角度,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股票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合理偏低,但结构上分化已经较为明显,部分板块短期大幅上涨后需要注意潜在的波动风险。
中长期来看,近期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在科技、军工、文化等领域的集中突破带动了投资者对中国资产信心的提升,是推动本轮行情的核心原因之一,中国资产的系统性重估大概率仍将继续,而“资产荒”下的居民存款入市、中长期资金的持续入市以及外资将构成持续不断的增量资金,这一基础并未改变,坚定看好后市。
短期来看,市场可能进入震荡状态,投资者情绪或伴随成交量边际回落,前期的行情中主要大盘宽基指数涨幅整体合理,且结构分化极致导致许多优质标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上涨,因此指数大幅回调的可能性不大,投资者或可考虑保持积极、逢低可考虑布局滞涨或被错杀的低位优质标的。结构选择上,或可考虑关注相对收益有望修复的红利类资产以及沪深300、恒生科技等A、H核心资产。
投资,从来都是一场认知与耐心的博弈。机会固然令人心动,但理性布局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