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王敬 北京报道
近日,(000978.SZ)公告,拟公开挂牌转让旗下持续亏损18年的子公司桂林资江丹霞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资江丹霞公司”)100%股权及2.37亿元债权,标志着这笔自2007年收购以来从未盈利的不良资产终被剥离。
然而,资江丹霞公司仅是桂林旅游子公司经营困局的缩影——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10家主要子公司中8家净利润为负、5家资不抵债。同时,回顾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桂林旅游仅在2023年实现营收增长与盈利,在此期间的其余所有报告期,公司营收均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也均为亏损。
尽管公司提出以“一核一优两翼三扩”战略破解扭亏困局,并布局数智文旅、低空经济等新业态,但在2024年再度亏损超2亿元、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仍为负值的背景下,战略成效仍待验证。
对此,桂林旅游方面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仍以发展战略为指引,紧扣发展主线,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在免签政策不断放宽、国际航班恢复的促进下,公司将积极把握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旅游资源优势,继续围绕技术、产品、营销、内控、活动五个维度全面发力,同时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力度,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流拍隐忧笼罩
公开资料显示,资江丹霞公司原名为桂林天门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资江天门山景区。2007年,桂林旅游出资1300万元收购了该公司全部股权,并将其更名为资江丹霞公司,2009年,桂林旅游再次以“债转股”的形式向其增资4500万元。
然而,自收购以来,资江丹霞公司始终未能实现盈利,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记者查阅桂林旅游2007年至2025年半年报发现,其亏损规模在2010年达849万元,2011年进一步扩大至1471万元,此后几乎每年亏损均超过千万元。
具体至近年表现,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公司净资产为-2.35亿元,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资江丹霞公司净利润分别为亏损2413.19万元及222.94万元,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持续为负,分别为-315.64万元及-199.69万元。同时,截至2025年6月30日,桂林旅游对资江丹霞公司的债权金额为2.37亿元。
受其长期亏损拖累,桂林旅游于2022年对其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91.75万元,2024年又对其长期资产计提1356万元减值准备。
在连续亏损多年后,桂林旅游第七届董事会2025年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公开挂牌转让100%股权暨资江丹霞公司债权的议案,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在产权交易机构以公开挂牌方式转让持有的资江丹霞公司100%股权暨所持资江丹霞公司债权。
公告表明,桂林市国资委已原则同意启动本次转让相关准备工作。待准备工作完成后,公司将依据评估结果履行审议程序并予以披露。目前交易对方尚未确定,因此暂无法判断是否构成关联交易,预计本次转让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针对此次转让,桂林旅游表示其目的在于“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提高公司资产运营效率,减少亏损”,并称该交易“不会对公司经营和业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若转让顺利完成,资江丹霞公司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将对公司本期或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资江丹霞公司在持续亏损多年直至严重资不抵债后才被出售,这一情形引发了市场关注。对此,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反映出桂林旅游在子公司业绩考核、风险预警、干预机制等多个方面存在问题。桂林旅游可能对子公司的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或考核周期过长,同时可能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或对风险的评估不够准确,另外,其可能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干预不足,或者干预方式不当,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子公司的问题。
此外,该公司的经营困境在桂林旅游体系内并非个例,桂林旅游旗下多家子公司同样面临着亏损和资不抵债的挑战。根据2025年半年报,在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10家主要子公司中,有8家上半年净利润为负,同时截至今年6月30日更有5家净资产为负值。
“这不能简单归结为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等外部因素,这更多地暴露了公司在战略布局、投资决策和内部管理上的系统性缺陷。”袁帅表示。
其中,桂林荔浦丰鱼岩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丰鱼岩”)的情况尤为典型。该公司于2001年被桂林旅游收购51%股权,实现控股。然而在桂林旅游经营的二十年间,丰鱼岩公司逐步由盈利滑向资不抵债。为剥离该不良资产,桂林旅游自2017年起先后七次公开挂牌转让其所持的51%股权,挂牌价格从最初的9005万元逐步降至7602万元,却屡屡流拍,至今未能成功脱手。
在此背景下,资江丹霞公司会否重蹈丰鱼岩公司覆辙,成为市场持续关注的焦点。对此,袁帅认为:“预计最终成交的可能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若有潜在投资者看好其潜在旅游价值或具备将其盘活的能力,成交可能性会增大;但若市场对旅游”行业前景不乐观,或潜在买家认为整合成本过高,成交难度则较大。”
桂林旅游方面则表示:“关于本次股权及债权转让事项,目前正处于相关准备工作中,待准备工作完成后,公司将根据评估定价情况,在正式挂牌转让披露前,履行相应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持续关注。”
自身扭亏困局待破
据悉,桂林旅游主要从事旅游服务及与旅游服务相关的业务,包括游船客运、景区旅游业务、酒店、公路旅行客运、出租车业务等。
报告显示,除2023年公司营收上涨且实现盈利外,2020年—2025年上半年期间其余报告期公司营收均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
具体来看,2020年—2022年受疫情等宏观环境影响,桂林旅游营收从2019年的6.06亿元跌至2022年的1.29亿元,三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约7.69亿元,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约8.83亿元。2023年随着外部环境改善,公司业绩迎来报复式增长,营收和利润均大幅提升,成功扭亏为盈,当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60.89%,达4.67亿元,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均同比增长超100%,分别为1181.39万元及790.72万元。
然而短暂盈利后,2024年,受区域市场竞争加剧、桂林特大洪水及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等因素影响,公司再次出现亏损。当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7.58%,为4.3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830.70%至-2.04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2625.31%至-2.00亿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不过扣非净利润仍为亏损。当期,其营收同比增长0.33%至1.9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00.77万元,扣非净利润为-1609.84万元。
对此,桂林旅游提出了“扎根桂林、深耕广西、拓展东盟”的发展路径,并以“存量优化、疑难化解、增量提升、资本赋能”为主线,推动实施“一核一优两翼三扩”战略,旨在提升公司市值。
具体而言,该战略包括强化文旅主营业务、优化资产结构、发展数智文旅、发展康养休闲旅居、教育研学、AI文旅、低空经济等产业,着力打造文旅全产业链。不过,目前相关举措的效果尚未显现。
对此,袁帅建议,对于以传统观光资源为核心的桂林旅游,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重构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要积极拓展旅游业务领域,如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新兴业态,也要深入挖掘传统观光资源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