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营收连跌、高管贪腐、资本减持,特卖模式还能撑多久?

财经 (4) 2025-08-25 12:05:24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网易科技)

在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唯品会曾凭借独特的特卖模式脱颖而出,成为众多消费者青睐的购物平台。然而,近期唯品会却陷入了一系列困境之中,季度营收"五连降",副总裁因贪腐被调查,还遭高瓴大幅减持,曾经的电商明星企业如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营收持续下滑,增长动力不足

近日,唯品会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上半年及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唯品会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520.75亿元(约72.6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545亿元下降4.4%;运营利润为39.75亿元(约5.5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9.92亿元下降20.37%;净利为35亿元(约4.8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2.92亿元下降18.5% 。

单季度来看,唯品会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为258亿元(约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69亿元下降4%,值得注意的是,其季度营收已经连续5个季度持续同比下滑。第二季度活跃客户为4350万,较上年同期的4430万减少80万客户;2025年第二季度订单总数为1.93亿,上年同期为1.978亿 。这些数据表明唯品会在市场拓展和用户留存方面遭遇了不小的难题。

与其他电商平台相比,唯品会的增长速度明显滞后。在电商行业整体保持一定增长态势的情况下,唯品会的营收却持续下滑,这不得不让人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产生担忧。传统综合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凭借丰富的商品种类和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巩固市场地位;新兴的内容电商平台如抖音、快手,依靠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用户,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唯品会的特卖模式似乎逐渐失去了优势。

高管贪腐风波,内部管理存忧

今年6月22日,多家媒体报道唯品会副总裁冯佳路因内部反腐被警方带走调查,涉及金额巨大。唯品会回应称对贪腐行为零容忍,副总裁Tony(冯佳路)因涉嫌个人经济问题正在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公司业务运营一切正常 。

冯佳路在唯品会任职近1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经济学和英语文学双学士学位,曾任职于宝洁旗下玉兰油大中华区品牌总监,在唯品会主要负责品牌营销相关工作。他的被查不仅给公司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也让人对唯品会的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产生质疑。高管的贪腐行为可能涉及到公司的采购、营销等多个关键环节,这或许会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和业务运营产生潜在的冲击。如果内部管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唯品会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受到更多阻碍。

遭高瓴大幅减持,资本市场信心受挫

高瓴旗下HHLR最新13F文件显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高瓴对唯品会减持了约555万股,减持幅度高达83.07% 。高瓴作为知名的投资机构,其投资决策往往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大幅减持唯品会,无疑表明高瓴对唯品会的未来发展信心不足。

通常情况下,资本的减持是基于对企业未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判断。唯品会营收的持续下滑、内部管理问题的暴露,可能都是导致高瓴减持的重要因素。而这一减持行为也可能会引发其他投资者的跟风,进一步影响唯品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自2021年3月至今,唯品会股价已"腰斩",如今又遭高瓴大幅减持,其在资本市场的处境愈发艰难。

投诉不断,用户体验待提升

作为一家电商平台,用户体验至关重要。然而,在黑猫投诉 平台上,包含"唯品会"的投诉超过了57000条。投诉内容涉及商品质量、售后服务、虚假宣传等多个方面。商品质量问题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之一,许多消费者反映在唯品会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瑕疵,与网站描述不符;售后服务方面,退换货流程繁琐、客服响应不及时等问题也让消费者感到不满。这些投诉反映出唯品会在商品把控和服务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用户的问题,将会导致用户的流失,进一步削弱其市场竞争力。

唯品会曾经凭借特卖模式在电商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如今却面临着营收下滑、内部管理问题、资本减持以及用户体验不佳等多重困境。未来,唯品会需要积极寻求变革,优化业务模式,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用户体验,以重新赢得市场和资本的信任。否则,在竞争激烈的电商行业中,唯品会的生存空间可能会越来越小,曾经的特卖辉煌或许只能成为回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