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雷”建元信托5年后,千红制药两度和解,仅收回半数投资款

财经 (1) 2025-08-16 23:37:53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夏高琴 南京报道

“踩雷”信托5年后,(002550.SZ)以和解方式收回了半数投资款。

8月14日,千红制药公告称,已与股份有限公司(600816.SH)就2018年购买的“创赢51号”信托计划兑付纠纷达成和解,并获上海金融法院裁定撤诉。根据和解协议,建元信托已于8月13日向千红制药一次性支付5699.43万元,公司据此确认约4845万元收益,将直接计入2025年度利润表。

据了解,2018年千红制药以3.4亿元购买了两只信托计划理财产品,相继出现逾期。这是继去年9月与建元信托就“锐赢64号”信托计划理财产品纠纷案达成和解后,千红制药再次以和解方式收回投资款项。《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两次和解千红制药仅收回近半投资本金,并依旧保留了部分信托受益权。

针对和解事项及涉诉信托现状,记者致电千红制药但未得到回复。

“踩雷”安信信托

回溯相关纠纷,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千红制药购买了安信创赢51号特定资产收益权集合信托计划(下称“创赢51号信托计划”)与安信锐赢64号流动资金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锐赢64号信托计划”)理财产品,共计本金3.4亿元。

按照计划,创赢51号信托计划到期时间为2019年12月29日,锐赢64号信托计划到期时间为2019年8月15日。然而上述两个产品分别在2019年12月、8月均出现逾期未兑付状况。

其中,创赢51号信托计划,由于底层资产园林大厦、银园宾馆及园建大厦项目均未能列入城市更新计划、底层资产缺乏变现能力、交易对手无履约能力,导致交易对手无力于到期日前向安信信托全额偿还信托资金本益。而根据锐赢64号信托计划,信托资金用于向借款人润峰电力有限公司提供融资。然而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借款人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借款人及保证人整体现金流紧张,润峰电力处于停产状态。

由此,上述两项信托计划在2019年下半年到期后,出现了本金及部分利息逾期未兑付的情形。2020年千红制药分别就创赢51号信托计划项下与建元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的受益权转让协议纠纷、锐赢64号信托计划项下与建元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的受益权转让协议纠纷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诉讼,案涉金额共计37618.66万元,其中逾期本金共计34000万元。

仅收回半数投资额

根据千红制药与建元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就创赢51号信托计划理财产品纠纷案达成的和解协议,该协议签署当日建元信托向公司支付和解款5699.43万元,即创赢51号信托计划项下投资本金金额17000万元减去已兑付的信托资金本金及信托收益共5601.14万元后的剩余部分的50%;同时约定,公司向上海金融法院就该理财产品对应的案件提交撤诉申请,不可撤销地申请上海金融法院作出准予其撤诉的裁定并将创赢51号信托计划项下6286.25万份信托受益权转让给建元信托,转让完成后公司仍享有创赢51号信托计划项下剩余的6286.25万份信托受益权。

此前,千红制药公告称与建元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就锐赢64号信托计划理财产品纠纷案达成和解并签署了《和解协议》,该协议签署当日建元信托向公司支付和解款8500万元,即锐赢64号信托计划项下投资本金金额1.7亿元的50%。同时,按照协议约定,公司向上海金融法院就该案件提交撤诉申请,不可撤销地申请上海金融法院作出准予其撤诉的裁定并将8500万元相对应的信托受益权转让给建元信托,转让完成后公司仍享有锐赢64号信托计划项下剩余的8500万份信托受益权。

根据上述两项和解协议,千红制药已兑付的本金及收益加上和解款共计19800.57万元,仅收回半数投资额。值得关注的是,支付和解款后,千红制药仍享有剩余的信托收益权。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千红制药和解保留部分信托受益权可能是一种平衡风险的选择。一方面通过和解收回半数本金以上降低了损失;另一方面保留剩余受益权也是保留了潜在收益的机会。”

上述信托现状如何?后续能否有资金进行再分配?对此《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千红制药及建元信托投资者专线,建元信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信托计划具有私募属性,具体信息仅向产品委托人进行披露,公司作为受托人将继续履行好受托义务,如果后续产品有回款会向全体委托人做分配。”

“踩雷”频发下上市公司重风险

上市公司因购买信托产品“踩雷”在资本市场并不少见。

今年7月,发布《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回复的公告》。公告显示,恒银科技于2021年以自有资金购买累计2只信托理财产品,2024年末逾期未收回金额为1.85亿元。

去年4月,公告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批次合计认购中铁信托盘州市红腾投资贷款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共计出资1.56亿元,因信托计划的债务人未按约定履行合同约定义务,上述信托计划本金及部分投资收益未能收回。

“上市公司信托踩雷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导致部分信托项目底层资产质量恶化;另一方面信托产品本身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底层资产质量不佳等问题,信托公司风控不严,此外部分上市公司为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控制,尽调也存在不足。”林先平表示。

随着频繁发生的信托产品违约和延期兑付,今年以来中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受到上市公司青睐。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初至今共有36家上市公司购买信托理财,合计金额约89亿元人民币,在收益率方面,信托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在2%—5.9%之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