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观点)
汇丰控股拟私有化恒生的消息震撼市场,有猜测汇控这次的动作,或出于恒生涉及香港商业房地产信贷相关坏帐严重的考虑。
观点网 香港报道 此前,汇丰控股计划动用约1060亿港元资金私有化恒生银行,市场有不少揣测是次决定主要因恒生的房地产坏账,虽然汇丰管理层已多番强调两者并无关系。但今年以来,多间香港地产商传出违约消息,令市场对相关议题关注度上升,忧虑违约事件一旦扩散,将拖累香港经济前景。
汇丰控股拟私有化恒生的消息震撼市场,有猜测汇控这次的动作,或出于恒生涉及香港商业房地产信贷相关坏帐严重的考虑。
早于9月底时,有外媒引述消息指,汇丰约7月时指示其驻伦敦的全球首席企业信贷官和特别信贷部门主管,确保恒生启动出售房地产不良债务组合的程序。
根据恒生银行上半年财报的资料,该行上半年增加拨备,预期信贷损失录得48.6亿港元,其中25.4亿港元来自香港商业房地产。截至6月底,恒生总减值贷款为548.2亿港元,当中已作减值的香港商业房地产贷款250亿港元。
恒生高层解释,在持续高息环境下,再加上办公室及商铺需求疲弱,出现供过于求情况,导致相关资产价值及租金受压,多家大型商业房地产企业评级被下调至不良贷款评级。
即使其母公司汇丰控股亦难以幸免,上半年预期信贷损失为19亿港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9亿港元。2025年上半年提拨的准备包括与香港商业房地产行业相关的准备,反映用于计算预期信贷损失的模型有所更新、有关新增违责风险承担的准备增加,以及非住宅物业供应过剩导致租金及资本价值面临持续下行压力。
虽然综合各方市场人士的分析均认为,坏帐只是导火线,相信私有化计划更多是为了有效削减成本及提升效益。但香港地产商今年接连违约,亦已引起市场关注。
今年8月,香港老牌发展商路劲基建突然宣布,暂停支付离岸债务的利息,成为首间发生债券票息违约的香港上市发展商。另外,同样从事物业投资与发展等业务的英皇国际,7月亦首次录得贷款违约。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8月的数据,香港地产商的债券到期规模,将从今年的42亿美元,急升至明年的71亿美元,比例激增近70%,巨大的还款压力将进一步考验业界的财务韧性。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约占本地生产总值四分之一,该行业不断上升的无力支付,不仅会给香港的经济前景带来压力,还会给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债权人蒙上阴影,因为这些债权人对香港这个亚洲金融中心的开发商有大量敞口。
标普全球评级分析师Edward Chan表示,由于银行正在收紧对小型发展商的贷款,未来一至两年香港可能会有更多小型发展商违约,甚至难以偿还该些贷款。加上办公室和零售资产估值自2019年高峰以来暴跌超过50%,且难以变卖套现,持有这类资产的发展商正面临巨大压力。
在这些保守资金困扰的发展商中,香港四大发展商之一的发展,料明年将面临1.68亿美元的债券偿还义务,2027年还将面临6.3亿美元的债券偿还。另丽新发展明年将有5.24亿美元的债券到期。
而按中小型发展商提供的最新净资本负债比率,佳明集团以213.6%最高,较去年同期上升,其次为九龙建业的104.4%,第三则为丽新发展,集团计及同系的净负债率达82%。至于手持现金未能偿还一年内到期债务的中小型发展商则有7间之多;而抵押资产及存款占总资产比例,最高依次为佳明集团、英皇国际、汉国置业。
另一方面,更多的抛售,将进一步压低估值,并影响整个产业,包括资金充裕的开发商。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曾撰文表示,当局一直密切监察香港银行业整体稳健发展,认为商业房地产贷款的信贷风险可控。香港银行对本地地产发展及投资贷款的风险敞口,大部分是面向财务状况相对良好的大型本地企业。至于本地中小型地产发展商及投资者的风险敞口,包括一些财政状况较弱或资产负债比率较高的发展商及投资者,银行早年已经采取了信贷风险缓冲措施,有关贷款大部分均有抵押品。此外,银行没有对任何单一借贷人过度集中。
他又指,“预期信用损失”计算方法只是利用模型设计作会计用途的一个表述,“预期信用损失”的贷款不代表是坏帐,因此不能作为全面评估银行资产质素的依据。又认为单单着眼于银行特定分类贷款比率,这也比较片面。受到宏观经济调整及利率水平等因素影响,香港近几年进入信贷下行周期,银行业的特定分类贷款比率自然有所上升。
虽然特定分类贷款比率由2021年底的0.89%慢慢重返约2%的长期平均水平,但仍远低于亚洲金融风暴后1999年的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