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希磁科技赴港IPO:净利累亏超12亿元,存货周转天数飙升

财经 (2) 2025-09-08 11:18:03

近日,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徽希磁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国际、(香港)。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投向,研发工作、无锡市新生产基地建设及运营、升级德国晶圆生产线等。

招股书显示,安徽希磁科技2022-2024年及2025年前4个月净利润分别为-12.06亿元、-6630万元、1040万元、960万元,累计亏损12.52亿元。

业绩波动大,年度最高亏12亿

安徽希磁科技专注于磁性传感器业务,产品覆盖电流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 ,应用于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下游领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安徽希磁科技的营收也呈现波动性。

2022年,安徽希磁科技实现收入6.66亿元,2023年受光伏行业需求放缓影响,降至5.94亿元;2024年得益于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行业客户需求增长,收入回升18.4%,达7.03亿元。

从三年时间跨度来看,安徽希磁科技2024年营收相比2022年仅增长5.56%,增速缓慢。

利润方面则表现出更大的波动性。2022-2024年,安徽希磁科技净利润分别为-12.06亿元、-6630万元、1040万元。

根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巨额亏损源于一笔高达11.95亿元的“赎回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简单来说,这通常与公司融资过程中发行的某些带有“赎回权”的特殊金融工具有关。这些工具在会计上会被记为金融负债,其价值会随着公司自身估值的变化而波动。2022年,由于希磁科技估值上升,导致这部分负债的“公允价值”相应增加,在账面上就形成了巨额的非现金损失。

安徽希磁科技2022年除税前利润亏损12.1亿元,即便扣除掉赎回负债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11.95亿元损失,公司依然是亏损的。

2023年同样如此。该年的除税前利润亏损6947万元,赎回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775万元,扣除掉后者损失后的利润亏损超过2000万元。

2024年除税前利润虽然盈利778万元,但根据招股书披露,安徽希磁科技该年获得政府补助2040万元,剔除掉政府补助之后的利润依然是亏损的。

进入2025 年之后,安徽希磁科技前4个月实现营收2.65亿元,同比增长33.96%;净利润1004万元,上年同期亏损610万元。不过,扭亏为盈的含金量可能并不高。

根据招股书披露,2025年前4个月,公司确认了其他收入417万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5万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回123万元,三项合计695万元,占净利润的比例达到69.22%。

此外,前4个月在营收增加的情况下,其行政开支却从2701万元减少至2553万元,研发开支也从1738万元减少至1625万元,不能排除存在刻意控制费用护航利润之嫌。

依赖大客户,存货应收占比高

安徽希磁科技主业欠佳,与毛利率低且不稳定有关:2022年毛利率为15.3%,2023年提升至18%,2024年又微降至17.2%,2025 年前4个月则进一步升至19.5%。总体来看,毛利率没有超过20%,盈利能力不强。

根据招股书披露,安徽希磁科技80%左右的收入来自电流传感器。该产品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且下游应用集中于光伏逆变器、新能源汽车等标准化场景,客户议价能力强。2022年至2024年,其前五大客户贡献了65.2%、62.4%、62.5%的收入,最大客户占比更是高达31.3%。2025年前:4个月,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仍高达58%。

相比下游大客户而言,安徽希磁科技所处的磁性传感器市场,却呈现为高度分散的特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球有超过200家磁性传感器供应商,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按2024年磁性传感器收入计,安徽希磁科技市场份额不足0.6%,需通过价格战争夺份额。

根据安徽希磁科技招股书披露,其生产的电流传感器2024年平均售价为10.92元/件,2025年前4个月平均售价为10.32元/件;运动传感器平均售价则从2022年的5.03元/件降至2025年前4个月的1.84元/件。

此外,安徽希磁科技毛利率还容易受上游材料影响。招股书显示,公司原材料成本占销售成本的60%-70%,2024年原材料成本3.55亿元,占销售成本的61%。一旦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如芯片、磁性材料涨价,公司毛利率极易受到冲击。

同时,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150天飙升至2023年的218天,2025年前4个月仍高达187天。2023年及2024年,公司存货减值分别达3610万元、4660万元,2025年前4个月进一步攀升至5910万元。

截至2025年4月30日,安徽希磁科技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分别为2.59亿元、1.76亿元、1.02亿元,三项合计5.37亿元,占流动资产和总资产的比例分别达到55.59%、37.4%。

THE END